以美食居首的中國,美食種類不勝其數(shù),聞名于世的美食也數(shù)不勝數(shù)!但土得掉渣卻美味十足的美食卻很少被人們所知,置頂表情小編搜集了一些土得掉渣的美食,來看看有你知道的嗎?
坨坨肉
坨坨肉,彝語稱“烏色色腳”, 意思是豬肉塊塊。坨坨肉是小涼山彝族人民吃肉食的基本制作方法。由于這種肉做法特別,又不是很肥,吃起來越嚼越香,越吃越胃口開。坨坨肉制作的訣竅是掌握適當(dāng)?shù)幕鸷?,火候不到不熟,過遲肉綿,因此,一般人不會做。彝族制作的坨坨肉,既鮮又香,別有風(fēng)味,特別是選用四五斤重的仔豬肉制成,更是清脆可口,是當(dāng)?shù)厝擞脕泶偷募哑?。所以,砣砣肉如今已成為小涼山的一道很有名氣的風(fēng)味菜。
呱呱
天水一帶的一種特殊食品。無論是寒風(fēng)驟起的嚴(yán)冬,還是烈日當(dāng)頭的盛夏,總有那紫紅色的呱呱在攤點出售,食客往來不斷,生意格外紅火。如果說西北人喜食酸辣,那么天水呱呱可是典型的辣味小吃。若初食者,面對滿碗流紅的呱呱,定會咋舌、冒汗。而當(dāng)?shù)厝擞认惨赃蛇蔀樵琰c,一些男女幾乎“不可一日無此君”。
雜拌兒
老北京過大年時,家家戶戶守歲時必吃的小食品。一提“雜拌兒”年輕人不明白是什么樣的食品,街市上沒見過有賣的呀?舊京時的“雜拌兒”,其實是由花生、膠棗、栗子、桃脯、蜜棗等果品摻在一起拌和而成。老北京過年時,孩童們最喜歡吃的不是那餃子和年菜兒,他們最想吃最愛吃的,是那擺在佛堂里奉神祖的“蜜供”和那色彩鮮艷各種味道的“雜拌兒”。
攪團
西北地區(qū)一特色吃食,根據(jù)主要用料不同,分為蕎面攪團、玉米攪團和洋芋攪團,陜北用蕎面做攪團,更筋道味美。在西北,有一種說法:誰家娶的媳婦兒賢不賢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攪團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一碗酸油菜湯,一小油碟,一大碗玉米攪團,邊吃攪團邊喝菜湯,香噴噴,辣乎乎,油漬漬,酸溜溜,咸絲絲的,五味雜陳,更具民族特色。
胡辣湯
胡辣湯,又名糊辣湯,河南傳統(tǒng)早餐。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漢族傳統(tǒng)湯類名吃。由多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制的湯料在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頭湯做底料,其特點是微辣,營養(yǎng)豐富,味道上口,湯味濃郁、湯色靚麗、湯汁粘稠,香辣可口,十分適合配合其它早點進餐。目前,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河南人和陜西人都喜愛和知曉的小吃之一。
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是陜北、山西晉西,甘肅隴東等地的傳統(tǒng)飯食之一,洋芋其實就是土豆,擦擦是一種工具,用來擦土豆絲的。以土豆為主料,加少許白面加工制成,深得陜北人喜愛。色澤金黃的土豆泛著淡淡的油光,土豆的清香洋溢開來,吃上一口,既有薯條的口感和嚼頭,又有肉末紅椒的鮮香。洋芋擦擦屬天然綠色食品,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印子粑
印子粑是湖北大治的漢族民俗食品,每年制作兩次,一次在春節(jié)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粑分兩種,一種是高梁粑,紅色,代表日子越過越紅火;一種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點紅,代表豐收、喜慶和圣潔。印子粑也有綠色的,表示期望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禾苗蔥壯。粑印用木制,形狀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馬、牛、羊、雞、龍、犬以及鳥雀、花、草等各種動植物圖案,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瑩透亮,造型美觀,堪稱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shù)品。
錢錢飯
提起陜北的錢錢飯,那在陜北可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家庭主婦人人會做,在陜北生活過的人也都吃過。錢錢飯是一種稀飯,黑豆經(jīng)浸泡,膨圓脹大,放在碾上壓成片,形如銅錢,所以百姓稱”錢錢飯”。錢錢飯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溫驅(qū)寒功效。
煙臺燜子
煙臺燜子是山東煙臺著名的漢族小吃,用粗制地瓜淀粉做原料,將淀粉加水加熱打凍,將凍切成小塊,用鍋煎到外邊成焦?fàn)铑伾砂鬃兺该?,并佐以蝦油、芝麻醬、蒜汁等調(diào)料上桌即可。曾經(jīng),燜子非常受港城市民的青睞,凡是有小吃的地方總少不了燜子的身影;如今,小吃街上遍尋不見煙臺燜子,但卻出現(xiàn)在酒店中。煙臺商校烹飪專業(yè)的曹老師認為,小吃有小吃的經(jīng)營特點,燜子還是應(yīng)該走大眾化路線。望燜子能回到小吃界!
修水哨子
修水哨子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一種歷史悠久而富有特色的漢族傳統(tǒng)名點?!吧凇弊謶?yīng)該是“食”字偏旁,電腦里沒有這個字,只有用“哨子”了。那個“哨子”的“哨”(shào)字是修水人根據(jù)方言生造的,字典中是沒有這個字的。到修水的人無不想美餐一頓哨子,而好客的修水人常以哨子佳肴來禮待客人。只要是親口嘗過哨子的人,無不為其皮嫩、餡香、爽口而稱贊不已。